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諸神與人的狂歡-藝文遶境踩街嘉年華

諸神與人的狂歡-藝文遶境踩街嘉年華





直到現在,隨意提起一段講各地特色的順口溜:「北投~洗溫泉,大溪~呷豆干;鶯歌~燒碗盤;三重埔~……」在三重的人幾乎都會接著說:「出鱸鰻」!當然不是指出產這種野味,而是說三重埔盛產流氓的意思。

這就是大家對三重埔的刻板印象。其實在繁華富裕的都市裡,聚集許多爭逐利益者,本是天經地義;在民主法治觀念淺薄的社會裡,爭奪利益的方式更是直白。不過就算是歐美法治精神較成熟的國家,倫敦、巴黎、紐約、義大利的黑道並不會比較遜色。

然而三重埔吸引各種勢力競相爭逐的原因,卻不常被重視或提起。為什麼呢?

三重埔的好萊塢形成和極盛時期,跟三重埔大拜拜牽動全台動員的時段重疊,正是台灣經濟起飛、三重埔大量聚集來自全國的農村勞動人口的時候。三重的經濟昌盛,每年無論先來後到的三重人都會利用神農大帝誕辰拜拜這天,準備豐盛流水席來分享親友。其實全台灣各地都會有自己的大拜拜;而當年的三重大拜拜卻能人潮塞爆全城、撼動全國。那段輝煌的歷史卻在三重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甚至可說是光榮感也不為過:全城自發由下而上成就一項轟動全國的集體盛事,在當時的年代,這規模之盛大,就算同時間的巴西嘉年華恐怕也未必能比得上!

三重人的熱情,真像是匯聚了台灣人集體能量的寫照啊!熱情、真誠、謙卑、包容。在南來北往五路十色的都市裡,彼此不同難免摩擦,必要時立刻能仗義相助、情義相挺;離鄉奮鬥靠自己打拼很辛苦,但無論有沒有賺大錢,也一定會每年藉由五穀大帝生日這天表達對諸神及四方的感謝,並且掏心掏肺的分享。多麼令人動容的一個城市啊!把台灣人精神特質整個濃縮在這裡,一次呈現。

只是這樣的盛況,在政治氣氛非常緊張的當時,是會震動到當權者的敏感神經的。李丁園的短篇小說中曾提到一段:
「那是有原因的。五0年代中期,台灣掀起一股懷日風潮,不但電影﹐而且唱片市場也充斥日本曲調的台語歌。為了方便統治﹐國民黨政府於五十年代開始在全台灣強力實施大中國文化的教育政策。台灣人的懷日情節更使國民黨政府振振有詞藉禁止日本影片﹑限制日貨等政策中﹐加速對台灣文化的摧殘。在這大中國文化的壓迫大環境下﹐媒體及教育充斥輕視台語﹑台語歌﹑台語藝人等有關台灣文化的論調。三重臨近台北﹐市內民眾幾乎都是講台語﹐黑手的工人保持農家宗教文化習俗﹐皆被打壓﹐連每年熱鬧的”四月廿五、三重大拜拜”也被宣傳視為低級迷信。結果塑造三重是文化沙漠,沒水準的印象。而事實上﹐三重這個地方有的豐富歷史人文。」他說明蔣政權對台灣文化的壓迫。"-李丁園,《可敬的三重埔歌舞女郎》



事實上,在三重區公所今年才出版的《戀戀三重埔系列五 -三重鎮市長紀事》裡也提到了三重大拜拜是如何消失的原因:一面祭出查宴席稅、拒絕客人來吃拜拜,另一面以媒體形塑三重人鋪張浪費的形象,全力壓制三重大拜拜每年全國大動員的驚人實力。


「陳進炮當選第五屆市長後,到南投中興新村省政府訓練團講習,曾被省主席黃杰召見指示:若三重埔大拜拜能改善,省政府就會特別補助建設經費,當時陳市長回來後曾與先嗇宮董事長連清傳先生商議大力推動、改善。 
後來大拜拜很快就消失的原因,和當時市長陳進炮配合省政府的大力取締有關。鑒於三重大拜拜過於鋪張浪費、當時估算:一次大拜拜吃掉一條中興橋,也影響治安環境,省政府當時曾為此規定扣徵獨特的「宴席稅」,當時規定擺桌宴三桌以上時民眾就得扣繳宴席稅。三重市公所財政課曾動員整個財政課同仁出動到各地尋找扣稅機會,以增加市公所地方稅收。當時,陳進炮市長就曾命令在台北橋三重這邊的橋頭搭巨型白布,上面寫著「平常歡迎來三重做客,四月二十五日不歡迎來」,如此連續兩、三年搭白布「拒絕賓客」。陳市長的這一招,加上時代環境變遷、市民也很厭惡大拜拜帶來的困擾,果然三重大拜拜竟然很快地成為明日黃花的故事了,在這位過去三重財政大臣的心目中,陳進炮扮演重要的中止者角色。」(三重鎮市長紀事,p.84)



三重被冠上「黑道、奢侈、低俗」的形象,歷史痕跡斑斑;任何頌揚、盛讚三重的文化成就卻沒有機會登上殿堂。三重區公所出版的《戀戀三重埔》系列,很盡力地在記憶凋零前趕緊抓住的浮光掠影;指縫間流失的璀璨成就恐怕還不知凡幾。

自從2009年起,地方上開始有一群人想透過合作的力量,用活潑的庶民藝文方式為三重展開一場獨特的「文藝復興運動 」來改變外界對三重的負面印象。三重社區大學由於每年學員眾多,學生又幾乎是居住三重蘆洲的成年民眾、社會中堅,每學期結束都會為三重及蘆洲所有校區的師生,安排一場大型的聯合成果發表;由於學員展現的藝文能量相當豐沛,三重社大更加積極地設法讓「學員的成果展」更進一步成為可以對三重產生貢獻的「引玉磚」。2009年,三重社大舉辦的藝文博覽會正式定名為【三重藝文祭】,同時增加推出「踩街活動」,模仿台灣早期戲劇或電影演出前的遊街宣傳,讓民眾帶著道具傳單、裝扮自己,歡樂踩街陣容果然引起注意。這項新的活動設計,也有著讓三重動起來的期待,藉由簡單的參與規則,讓每個社團、每個社區都能輕易的組隊加入、展現自己特色。


就像是往年轟動全台的「三重埔大拜拜」內涵一樣:只要有心,每個人都能盡情地把自己最好最澎湃的心意呈現出來,不必靠誰下令、不是配合動員。三重社區大學希望創造新的表現場域,透過集體參與的力量,讓「三重大拜拜」的謙卑、謝天、包容的精神,得以再次透過集合式的藝文饗宴展現出來。


到了2010年,踩街活動正式定名為【藝文遶境】踩街嘉年華,想要透過創新的活潑型態,將三重埔過去值得驕傲的精神接續下去。參加的團體更加豐富多樣,使得三重社大拋磚引玉的期待達成了功效。儘管社會上仍有許多人對「遶境」、「陣頭」抱持偏執的看法而有所反感,但三重社區大學仍然希望能盡力為台灣土地留下不只文化記憶,還希望能使傳統文化重新獲得生存空間,得到新的生命為台灣的獨特美好傳承下去 。